李开复达沃斯见闻4:美国公司在华水土不服的四个原因
(2018-09-08 06:33)
转载▼
标签:
在达沃斯当地时间1月25日,WPP董事长Sir Martin Sorrell亲自主持 “下十亿个用户”
论坛上,除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谷歌CFO,美国银行副董事长,麦肯锡资深合伙人进行对谈。
李开复针对主题发表的观点是,下一个10亿有效用户最大可能会在中国,美国公司如果不调整傲慢的平台主义态度,会下一个10亿有效用户里会遭遇滑铁卢。
李开复还指出,美国公司认为他们在中国发展困境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事实上,他们现在在华水土不服有四大内因。
以下是李开复发言内容: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母亲的十件礼物|悼文
(2018-07-10 19:39)
转载▼
端午节后的一个阴雨天,我在台北市和平医院的病房里,陪了母亲一整个下午。那时她已经很虚弱了,我当时的奢望就是母亲能睁开眼睛,看我们一眼。
那天母亲并没有睁开眼睛。傍晚我亲吻她的额头,离开房间后,她说了一句话:「 他不回来了。」我很不解:我怎么会不回来呢?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那竟是我和母亲的最后一面。
虽然妈妈已在医院数月,大家都知道康复希望不大,但接到妈妈过世消息时,我还是无法相信。我再也见不到最爱的妈妈,再也不能和她踢球、打牌,再也不能帮她抓痒,再也不能握着她暖暖的手,亲她皱皱的脸,问她我叫什么名字?
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无法用言语描述。对于母亲,我充满感谢、感恩和感动。我用这篇文章感谢母亲赠与我的十件礼物。这十件礼物,塑造了我的性格,建立了我的自信,奠定了我的基础,教导了我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更留下了我一生最温馨难忘的回忆。这十件礼物,任何一件都足够改写我的一生。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对话2015诺奖得主Deaton:用交易来治理隐私数据问题?
(2018-01-26 18:24)
转载▼
标签:
?
在达沃斯时间26日下午,我和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教授 Sir Angus Deaton
进行对谈,讨论人工智能和隐私的治理。Deaton教授提出一个想法,开发一套隐私数据授权交易系统,治理隐私数据侵权问题。
在用户隐私数据保护方面,英国正在讨论法律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据,会从医疗数据开始。
Deaton教授认为,今天AI巨头利用用户数据获取了巨大利润,而且导致未来用户隐私和财富两空,所以他认为应该能有一套系统,让每个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选择性授权给AI
或产品公司。
比如说,一个用户可以不在乎隐私,并卖自己的数据给最高的出价者,另一个用户可以只让自己的数据被自己信任的公司使用,另一个用户可以只在搜索引擎里面使用。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垄断型AI公司就很难剥削用户,而且AI公司彼此会更直接竞争,因而降低伤害用户利益的可能性。
但是我觉得这个想法比较理想化,在今天很难执行,因为AI巨头都已经习惯性使用用户数据。虽然要尊重考虑隐私,但不应该过分纠结。比如说医疗数据,应该可以脱敏后更允许分享,这样世界上的AI专家才能更快结合AI和医疗。很多别的领域可能有更高的门槛,但是我希望克服癌症可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达沃斯见闻(Ⅴ):欧美应向中国市场学习这四点
(2018-01-26 15:53)
转载▼
标签:
?
在达沃斯腾讯主办的会议上和林毅夫和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讨论中国助力世界的未来。我认为,当下中国市场存在的4个重要因素,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新的刺激助力,欧美国家应该学习。
?
1)中国的快速试错模式,会比欧美透彻讨论并得到共识的模式更有效率,建议欧美探索这两种模式的平衡。
举个简单例子,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困扰,包括安全、隐私、贫富不均、工作的取代,还有偏见,在这届达沃斯论坛里,也有很多人讨论在这么多挑战和不成熟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样往前进。这个话题其实是有一个标准中国派的辩论,还有一个标准欧美派的辩论。
中国思维的辩论会是:安全问题当然得注意了,但除了安全问题之外我们科技浪潮来的太快,创业一定要快速的执行和推进,AI是需要大量的数据的,所以我们先把东西做出来然后有了数据以后一定会越做越好,我们是可以调整刚开始的错误的。
欧美的思维会说,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不能草率来做,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好好的辩论,从道德的层面怎么能够确保一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OMO的最终状态是商场、工厂、驾驶、物流都无人化
(2017-12-13 10:50)
转载▼
标签:
?
’未来10年,所有线下生意会100%线上化。’
李开复认为,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经历了纯线下时代、电商时代、O2O时代,正在逐步深化。未来OMO的新商业浪潮将推动线下生意在10年内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化。
在交通出行、新零售、教育、B2B等领域,OMO正在发生。比如,“当未来汽车越来越聪明,它可以告诉周围的车轮胎爆胎了,‘你们躲开一点’。”
四个要素促成了“OMO”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线下成了流量获取的新趋势;真实物理世界的数据化以及AI推动出行、零售、教育、生产等领域的全面自动化。
李开复认为,中国在OMO创业中存在巨大的优势,能够领跑世界。“第一,我们线上的数据最多,多三倍。第二,线下数据的采集比线上还要多,多100倍。加之移动支付的普及,会让AI迅速增强。”
以下是分享原文:
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WISE大会,谈对新商业的看法,可能大家听我谈AI比较多,今天换个话题,谈“OMO时代——中国领跑世界”。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 警惕人工智能革命演变成科技“军备竞赛”| 金融时报专栏
(2017-12-06 10:28)
转载▼
标签:
?本周,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领袖聚集在中国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合作,以及应对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挑战,是目前两项重要的应时之需。
第一,因兼具多种结构性优势,中国已迅速崛起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袖。
这些优势包括:庞大的高价值数据库(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实力渐长的企业和研究所输出的大量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趋于完善且极度活跃的科技创新环境;以及通过国家扶持和强大资金后盾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切实意愿。
我预期中美将共同引领人工智能革命——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地缘政治重要性的新发展,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其它国际参与者以开放的心态加入互动。
科技的迅速发展将令人工智能在执行分析和量化任务时的表现超过人类。就DeepMind公司所研发的AlphaGo
Zero而言,其成功只是一个开始。科技(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使之成为世界顶尖的围棋选手,而今在金融服务、客服、广告宣传优化以及股票选择等方面,类似科技的表现同样远超专业人士。即使是在高级任务的处理上,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我的时间管理秘诀
(2017-11-17 18:33)
转载▼
标签: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有用不完的时间,工作、社交、生活、兴趣什么都不落下……他们的妙招是什么呢?
我整理了一些管理时间的小秘诀,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时间。
事分轻重缓急
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建议每天对该做的事排好优先次序,并按照这个次序来做。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懂得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我的时间管理秘诀
(2017-10-24 10:10)
转载▼
标签: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有用不完的时间,工作、社交、生活、兴趣什么都不落下……他们的妙招是什么呢?
我整理了一些管理时间的小秘诀,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时间。
事分轻重缓急
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建议每天对该做的事排好优先次序,并按照这个次序来做。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懂得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李开复:我的爱情故事
(2017-08-28 20:30)
转载▼
标签:
最好的爱情,并不是终日互相对视,而是共同眺望远方,相伴而行。他们眺望着的,始终是同一个方向。
—-《小王子》
我的婚姻始于初恋,初恋始于相亲。
相识那年,我大三。
次年,初恋女友成为太太。
那年,我21岁。
34年相伴,我依然感到庆幸。
庆幸遵从家人安排,参加了相亲,
庆幸遇到你。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太太,也给期待爱情的年轻人。文末我分享了我的婚姻相处三原则。
我的爱情故事
我11岁跟随哥哥到美国读书。临走之前,妈妈警告我:不能和美国女孩交往。
从高中开始,身边的死党们开始毫不忌讳地对我大谈特谈女朋友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从1983到2017,我的幸运与遗憾
(2017-08-16 13:01)
转载▼
标签:
?
(1)
今天跟大家讲个故事。
1983-1988年,我正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计算机博士。
我正忙着暑期教书,秋天投身奥赛罗人机博弈(黑白棋游戏,那是机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败人类冠军的比赛)。
我的导师瑞迪教授(Raj
Reddy,图灵奖得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从美国国防部得到了300万美元的经费,用来做不指定语者、大词库、连续性的语音识别。
也就是说,他希望机器能听懂任何人的声音,而且可以懂上千个词汇,懂人们自然连续说出的每一句话。
这三个问题都是当时无解的问题。
而瑞迪教授大胆地拿下项目,希望同时解决这三个问题。他在全美招聘了30多位教授、研究员、语音学家、学生、程序员,以启动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语音项目。
我也在这30人名单之内。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kaifulee
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1-01-08 10:36:24)